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億人,其中亞洲平均每6人就有1人是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
間充質干細胞,擁有向軟骨細胞分化的潛能, 就是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進組織生長,也可以“學雷鋒”做好事進行組織修復。另外,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還擁有高效的免疫調節及抗炎效果,根據炎癥的強弱大小,或者炎癥發生的地點,來變換自己的性質,發揮自己不同的功能。
01骨性關節炎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膝蓋痛、腰背痛,尤其是上下樓時膝蓋疼痛明顯,休息后可減輕,老年人大多管這叫“風濕”,其實,準確地說,你很大可能患的是“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
骨關節炎(OA)就是一種由于年齡增大、關節勞損、創傷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關節骨質增生為特征的退行性病變。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間充質干細胞治療OA療效顯著,能緩解疼痛,改善功能,促進軟骨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浙江湖州第三人民醫院公布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治療44例嚴重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結果,說明hUc-MSCs移植治療嚴重OA比透明質酸鈉能更快速、更顯著、更持久地減輕關節疼痛, 改善關節功能, 且4次注射療效優于2次注射。
利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一方面可以改善關節炎的臨床癥狀,另一方面則可以實現修復關節軟骨再生。
MSCOA的機制:
①旁分泌:研究表明MSCs參與組織修復的主要機制是通過旁分泌活性,產生多種具有各種特性的營養因子,減少組織損傷,增強組織修復,對抗炎癥應激誘導的OA軟骨細胞的過早衰老,對退行性關節發揮保護作用;
②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和趨化因子的濃度。有研究發現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證實了UC-MSCs對OA的軟骨及滑膜具有保護作用,其與抑制炎癥反應相關;
③歸巢調節:MSCs會優先聚集在組織損傷和炎癥部位。在治療OA時,MSCs能靶向傳遞到受損的關節軟骨,抑制免疫介導的軟骨破壞,并通過軟骨分化和內在殘余修復的旁分泌刺激促進軟骨修復;
02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它是一種慢性炎癥性免疫性疾病,以血管炎和滑膜炎為基本病例特征,隨著病情的發展,繼而以滑膜增殖和贅生、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侵蝕為主要病理改變,最終導致關節強直畸形和功能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多發生于中年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梢园l生于任何年齡,臨床上多見于40歲到60歲患者。類風濕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并且降低病患的預期壽命。
通過對2008年至2019年期間55篇國內外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間充質干細胞的文章進行綜合分析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涉及多種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多種炎癥因子的失衡等,而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2010年,解放軍323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報道了17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臨床結果[2],顯示:全部患者在飲食、睡眠、體力、疲勞等臨床癥狀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全部患者滿足ACR20標準,15例患者28項關節疾病活動度評分( DAS28) <3.2 ;12例患者滿足ACR70標準, DAS28評分<2.6;1例J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4天后發熱、皮疹消退, 多關節疼痛得到控制。
結果顯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減輕和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癥狀, 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人體各項指標無明顯改變, 安全性很好, 為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提供新路徑。
近年來,國際上陸續有治療骨關節炎的干細胞新藥獲批上市,早在2009年,歐洲便審批上市了一款名為Chondrocelect的干細胞藥物,用于膝關節軟骨缺損的治療;2012年,韓國又有一款間充質干細胞藥物Cartistem獲批用于治療退行性關節炎和膝關節軟骨損傷;2016年,干細胞藥物Maci在美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
而在國內,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顯示,共有6款針對膝骨關節炎的間充質干細胞新藥獲得臨床批件。這些臨床應用及發展,標志著干細胞療法在骨關節炎治療領域日趨成熟。
間充質干細胞獨特的生物學功能使得它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又一場醫療革命,特別是在慢性疾病方面,比如骨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非常廣泛的臨床應用。
|